2006年,26岁的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宿舍里创办了大疆。当时,汪滔的父亲为了奖励他,给他买了一架昂贵的遥控模型直升机。不久,在这架直升机坠毁后,汪滔决定建立一个更好的控制器。作为他毕业论文的一部分,汪滔完善了电子飞行控制器——这是无人机技术的关键要素。今天,总部位于深圳的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拥有70%的全球市场份额,这让人得以一窥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未来潜力。
西方媒体一直对中国的发展奇迹持有批评的态度。主流观点是——中国和西方之间存在重大的技术差距,在赶上西方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大疆证明了中国从模仿到高科技创新的转变。2017年,大疆的销售额约为27亿美元,2013年至2017年,公司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0%。大疆的收入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其中10%来自南美洲。该公司的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由于汪滔拥有45%的股份,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人机亿万富翁。
一些资金充足的硅谷企业家 --GopPro,3D Robotics和Lily - 他们无人机的功能和价格都不能与大疆的相匹敌,已经退出了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这就是中国目前有价值且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的力量。
大疆的发展得益于深圳的制造业生态系统,同时,他们生产制造无人机的成本较为低廉。2016年,大疆拥有1,500名研发人员(占4,000名员工的40%) - 这种奢侈品仅适用于可以利用低成本工程人才的公司。大疆的第一个爆款产品是2013年的Phantom,从那时起,大疆新产品研发和推向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
正如大疆的例子所示,中国公司正在忙于创新,而中国的创新基于的是三个有价值且难以模仿的优势,这些优势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竞争,甚至会在某些领域超过他们的西方竞争对手。
中国公司拥有的三大优势是:

【01】产业生态系统优势
例如,中国的珠三角地区拥有世界一流的电子元件制造生态系统,具有必要的物理基础设施、物流和制造能力,而美国的硬件制造能力正日趋衰落。
拥有制造业生态系统可带来多种好处。
中国公司可以快速进行原型设计,并缩短新产品推出的时间。与美国不同,珠三角地区的零部件供应商们具有地理上的集中度。在硅谷开发需要两周时间的原型可以在深圳一夜之间开发出来。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通常需要推出许多原型:
例如Dyson真空吸尘器需要5,000多个原型 - 因此这是从实验室进入市场的重要优势。
零部件制造业的规模经济为中国企业提供了50-60%的成本优势,同时仍然保证了质量。
【02】低成本人工优势
众所周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在上升,导致低成本制造业向越南和孟加拉国等国家转移。尽管如此,中国在两大主要人才类别中仍享有成本优势:研发、营销和销售。工程师能够开发新的产品特征和功能,而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以低成本销售产品,甚至创建新的商业模式和开展其他商业创新。除了在工资方面的明显成本优势外,中国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在工作时还更加勤奋。
据西门子报道,华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公司)的工程师的每年的工作时长为2750小时,是西方同类公司的两倍。
美国也花较大的成本培养了工程师和MBA,且美国的高等教育成本非常高。而中国政府通过大学扩招,扩大了当地的工程师和MBA的数量,并为海外华人归国提供了一些激励性的措施。
【03】国内市场优势
中国拥有超过13亿人口,且主导语言为普通话(近10亿人),加上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形成了庞大的国内市场。它使公司能够轻松地测试他们的产品,并以从1到100的速度发展。通过在当地完善自己的商业模式,中国企业可以更有信心地进入国际市场。拿海尔为例——中国家用电器的低成本高品质制造商,已成为当今全球市场领导者之一。
除了这些优势之外,还有技术推动因素,受Apple智能手机的影响,全球范围内许多领域中的硬件技术已经实现了突破性创新,例如在成像、半导体芯片和电池领域的进步。人工智能和分析等数字工具也日趋成熟。

总而言之,中国正站在下一波商业模式创新潮头之上。虽然当下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但我们也无需过度悲观。中国企业整合了产业生态系统优势、低成本中端人工优势以及国内市场优势,生产中高端品质和低成本的产品,这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难以匹敌的。这是美中之间的长期利益所在,不应该为当前的中美贸易争端所影响。应该放眼全局,扬长避短发挥好我们已经积累的创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