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三者之间紧密的逻辑关系,是创新咨询的核心出发点。这次特辑,我们从创新思维的核心落脚点-创新工作坊出发,来解读如何通过工作坊,将创新、创新思维和具体的商业项目、工作任务联系起来。
![broken image](http://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319309/FnPDK3HKxGjsO2bOmMZC9mam0aW5.jp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9000>/quality/90!/interlace/1/format/jpeg)
我们以近期与腾讯音乐合作的创新工作坊为案例,向大家分享工作坊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参与者的分组设计。因为合理的分组设计将是工作坊产出高质量成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01 究竟什么是工作坊分组设计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工作坊?
创新工作坊就是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以及创新工具等创新科学方面的核心内容输入组织(企业),并在组织中流程化和常态化的核心载体。
一个企业如果希望将自身发展为一个创新型组织,需要将创新思维和模式进行普及。通过总结过往服务企业的创新路径,我们发现,主要落地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 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和工作坊,使企业内部员工具备创新思维;
- 举办企业内部创新大赛,通过赛训一体的方式输入系统的创新科学,培养人才;
- 培养企业自己的创新思维导师,由导师带领完成企业创新思维工作坊或某个具体项目。
工作坊分组设计就是在工作坊准备期,根据研讨主题数量、参与者人数、参与者背景、参与者角色定位等维度,为每个研讨主题科学分配参与者。
02 为什么要花时间、花精力进行分组设计
![broken image](http://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319309/Fha3ExSn0Hb_sBl-qCssOblKTb0E.jp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9000>/quality/90!/interlace/1/format/jpeg)
参与者作为idea的核心贡献者,合理的分组设计将最大化每个参与者的能量和激情,如果每个参与者都能基于自己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人生精力进行独立思考,那么整个工作坊将更容易产出高价值、有突破性的创意。
03 分组设计应当考虑哪些原则?
针对最大化激发参与者的能量和激情,帮助大家在思维碰撞中打开脑洞的目标,我们在分组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 保证组内角色的多元化,保证每个Topic的解决方案都是综合多方意见的结果;
- 每个小组包含不同职能的同事、有决策权的高层,保证工作坊产出更具有可行性;
- 考虑到工作坊实际执行效果,在每个组都放置一名了解工作坊流程和方法的组长。创新引导师需要在工作坊开始前与组长提前沟通整个工作坊的流程和步骤,让组长明晰其在每个步骤中的任务和目标,保证小组一直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使工作坊达到更好的效果。
围绕着高效、创新两个关键目标,工作坊分组设计一般根据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 职能部门(第一参考要素):每个小组搭配不同的职能部门,突破部门壁垒,实现跨部门合作;
- 个人意愿(第二参考要素):结合参与者对不同TOPIC的偏好和个人意愿来分组,保证参与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 角色定位(第三参考要素):根据创新工作坊理想的团队角色构成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定位每个成员的团队角色,对不同角色进行组合搭配形成高产出团队。
04 有了基本逻辑,分组设计如何具体执行?
我们以腾讯音乐TME工作坊为例,来看看具体的分组设计是如何执行的?
a. 统筹工作坊整体信息 话题数量:5个 参会人数:35人 分组:5组,7人/组b. 发放问卷,进行角色定位和人员信息收集
在具体分组设计前,我们需要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的目的是给每个成员进行角色分配。因此,问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贝尔宾团队角色、杰夫尼团队角色等不同模型。 c. 进行数据分析,根据三个基本维度制定分组名单 这一步我们通过问卷收集到的数据对每个参与者进行角色定位,并综合角色定位结果,部门职能(专业背景)、个人意愿、男女比例以及客户建议来确定最终分组名单。在腾讯音乐创新工作坊问卷采集中,我们了解到参与者由60%技术部门、30%产品部门、10%市场部构成,根据参与者职能结构,我们确定了第一维度分组执行规则:技术部门:3-4人 产品部门:1-2人 市场部门:1人
![broken image](http://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319309/FgcIxlIo2UOvl0iT4BuX0QrzzjT6.jp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9000>/quality/90!/interlace/1/format/jpeg)
第二步,我们考虑个人意愿要素。在这一步中,要切记不能打破第一维度分组规则(每个话题小组严格控制同职能部门成员比例)
![broken image](http://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319309/FrXipcXXI5lB-ln3Wz-Rop1KBIdE.jp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9000>/quality/90!/interlace/1/format/jpeg)
第三步则是前面两者的基础上,帮助每个参与者进行角色定位。
此次腾讯音乐创新工作坊我们共设置了5种角色模型——引导者(组长)、推进者、完善者、监督者、协调者,并通过问卷数据分析为参与者定义了与其最契合的角色,这一维度分组执行规则:保证每组都有5种角色组合出现。
最终通过对三要素的综合考量,决定最终分组名单:
![broken image](http://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319309/Fi1_u-oebEysOKqvMmvnMVQ5IRvK.jp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9000>/quality/90!/interlace/1/format/jpeg)
分组要点
充分做好与组长的提前沟通与辅导!
此次工作坊中,根据客户的建议和角色定位结果,我们提前确定了5位组长,由咨询师提前和5位组长沟通,详细告知其工作坊流程和步骤,针对其所在的小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思路。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环节,组长在整个工作坊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位富有影响力,能够带动组员打开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组长,将会帮助小组的研讨产出提升一个层级。
所以,在组长的认定和挑选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审慎性原则,依据之前提到的三个维度结合其日常工作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评判。
05 写在最后:企业注入创新思维的切入口
![broken image](http://user-assets.sxlcdn.com/images/319309/Fnx3n3Xe4ObF4JSJN_ScCs7VsouA.jpg?imageMogr2/strip/auto-orient/thumbnail/1200x9000>/quality/90!/interlace/1/format/jpeg)
在企业内部培养创新文化,需要建立相关的创新制度,定期举办员工创新思维模式训练。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和项目产出可落地的创新成果,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而将创新思维注入企业中,创新工作坊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在参与工作坊过程中,员工能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会如何在具体的项目场景中利用创新工具,逐步建立不批评、开放的心态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组织也能够在不断地积累中由量变到质变,真正将创新思维变成企业的DNA之一。
大家如果对创新工作坊某个环节感兴趣,或者在工作坊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或难题,也可在文章评论中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将会在后续专辑中与大家继续分享和讨论!
///
作者:DIC创新实验室
来源:DICinnovation DIC创新实验室欢迎更多媒体、企业与组织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联系邮箱info@dic-world.com ©2021 DIC保留所有权利